|
北京農村企業拆遷律師:一戶多宅被征收,卻被認定為違法建筑且強制拆除?一戶多宅在農村是非常普遍的。但是根據《土地管理法》中的規定,農村村民一戶人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能超過地方規定的標準。所以,在實踐過程中,尤其是當一戶多宅遇到因公共利益需要而被征收時,征收方幾乎只會對其中的一處宅基地進行認定,而其余多出來的宅基地上房屋,則會被全部認定為違反了《土地管理法》中第六十二條中“一戶一宅”之規定的違法建筑。 近日,陜西咸陽的張某咨詢律師說,自己家在咸陽某鎮某村有一處合法的宅基地,上面建有房屋,在村莊內,其還有一處宅基地,該宅基地是父母在五六十年代所申請的,在前幾年父母都去世了,所以其便同時擁有了兩處宅基地。 去年,當地相關部門啟動了城中村改造計劃,而張某所在的村莊也正好在城中村改造的范圍內,由于此次城中村改遷主要是拆除重建,所以在拆除之前,相關部門組織工作人員對村莊里的房屋情況進行了摸底,但到了張某這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卻只認定張某現在居住的宅基地上房屋,并對該房屋面積進行登記,但對張某父母所遺留的宅基地上房屋一直不予認可,其理由是屬于一戶多宅,違反了《土地管理法》中的規定。 后來張某認為相關部門的行為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便也沒有與征收方就具體的補償事宜簽訂補償安置協議。可讓張某沒有想到的是,相關部門在今年年初,趁節假日期間強制拆除了其父母的房屋,同時也強制拆除了經相關部門登記過的房屋,也就是張某自己現在的房屋。 事實上,實踐中類似于這樣的情況非常多,那么村莊內的一戶多宅就都屬于違反《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中一戶一宅之規定的違法建筑嗎?相關部門是否都可以以這個原則對所有的一戶多宅不予登記,拆遷之后也不予補償呢? 其實并不是的。 實踐過程中,造成一戶多宅的情形有很多,如果一戶多宅屬于以下幾種情形,那么從原則上來說,相關部門不光要確權登記,在被征收之后,其也要給予被征收人一定的補償。 一、因繼承原因形成的一戶多宅 因繼承原因形成的一戶多宅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很早以前,很多父母都跟自己的孩子在同一村莊生活,孩子長大之后,則在該村莊又重新申請了一塊宅基地單獨生活。多年以后,父母去世,雖然宅基地是不能單獨被繼承,但是宅基地上面的房屋則是可以由后代繼承。 也就是說,只要是因繼承原因形成的一戶多宅,日后在確權時相關部門不能以違反了一戶一宅規定而拒絕登記,而是需要依法確權登記,在征收之后,也需要給予被征收人合理公平的補償。 比如《惠州市惠城區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實施細則》中規定,合法繼承位于被征收土地所在的村或村民小組的祖屋,形成一戶有多棟房屋但合計總占地面積未超過120平方米的,參照一戶一宅的標準予以補償;總占地面積超過120平方米的,經認定后合法繼承的祖屋按照《補償辦法》附件1建筑重置價格補償,不給予一次性簽約補助和放棄安置房獎勵。 所以在征收過程中,如果被征收人遇到征收方以違反了一戶一宅規定為由,拒絕給予征收補償時,被征收人要馬上咨詢專業律師,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專業律師的幫助下來爭取該房屋的合理補償。 二、一戶多宅總面積沒有超過地方規定的標準 由于土地資源流失嚴重,所以在農村,對于宅基地的面積每個地方也是有一定的規定,比如《安徽省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中的規定,農村村民新建住宅,其宅基地面積按照下列標準執行:(一)城郊、農村集鎮和圩區,每戶不得超過160平方米;(二)淮北(農用地、商住地、工業地)平原地區,每戶不得超過220平方米;(三)山區和丘陵地區,每戶不得超過160平方米;利用荒山、荒地建房的,每戶不得超過300平方米。市、縣人民政府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在前款規定的宅基地面積標準內,制定具體的宅基地面積標準。 所以如果房屋屬于一戶多宅的情形,那么被征收人可以先審查一下,一戶多宅的總面積有沒有超過地方規定的標準,如果沒有從原則上來說則可以獲得征收補償。實踐中,若征收方為了降低征收成本,就以違反了一戶一宅之規定,而拒絕對被征收人進行補償時,此時被征收人可一定要提高警惕了。 三、所有的一戶多宅都有合法手續 實踐中,絕大多數的一戶多宅都沒有審批手續,但對于有手續的,相關部門則需要依法予以確權登記,依法給予被征收人合理公平的補償。當然了,沒有手續的宅基地并不一定都是違法建筑,有的可能是因歷史遺留問題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其他客觀原因造成的。 總之,對于一戶多宅的認定需要結合多個方面進行確認,相關部門不能僅憑或者無證來確認一戶多宅的合法性。從原則上來說,若一戶多宅中的其中一處宅基地上房屋是因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那么應當要依法確權登記,并給予被征收人補償。 所以,廣大被征收人在相關部門認定一戶多宅是否合法或違法時,一定要多加注意,一旦遇到問題要馬上咨詢專業律師,避免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