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起,庭審等全部筆錄都必須通過互聯網向當事人和律師公開!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審議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通過互聯網公開審判流程信息的規(guī)定》,將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規(guī)定提出,人民法院審判刑事、民事、行政、國家賠償案件的流程信息,應當通過互聯網向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人民法院審判具有重大社會影響案件的流程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或者其他方式向公眾公開。 涉及國家秘密,以及法律、司法解釋規(guī)定應當保密或者限制獲取的審判流程信息,不得通過互聯網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 規(guī)定還就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的基本原則、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平臺的定位、訴訟參與人身份信息的采集與核對、特殊情況下的公開規(guī)則、通過互聯網公開的審判流程信息的范圍、依托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平臺進行電子送達的規(guī)則與效力、已公開審判流程信息的更正與撤回、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工作督導機制等內容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 規(guī)定同時明確了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作為“人民法院公開審判流程信息的統一平臺”。據悉,規(guī)定施行后,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將按照統一標準、通過統一平臺公開審判流程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審管辦負責人表示,各級人民法院必須從理念上主動適應互聯網規(guī)則,運用信息化手段鞏固司法改革成果、落實司法責任制要求、加強審判監(jiān)督和審判管理,深入推進司法公開,全面落實司法為民,實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 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人民法院通過互聯網公開審判流程信息的規(guī)定 法釋〔2018〕7號 (2018年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33次會議通過,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為貫徹落實審判公開原則,保障當事人對審判活動的知情權,規(guī)范人民法院通過互聯網公開審判流程信息工作,促進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等法律規(guī)定,結合人民法院工作實際,制定本規(guī)定。 庭審、質證、證據交換、庭前會議、調查取證、勘驗、詢問、宣判等訴訟活動的筆錄,應當通過互聯網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審判刑事、民事、行政、國家賠償案件的流程信息,應當通過互聯網向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 人民法院審判具有重大社會影響案件的流程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或者其他方式向公眾公開。 第二條 人民法院通過互聯網公開審判流程信息,應當依法、規(guī)范、及時、便民。 第三條 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是人民法院公開審判流程信息的統一平臺。各級人民法院在本院門戶網站以及司法公開平臺設置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的鏈接。 有條件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手機、訴訟服務平臺、電話語音系統、電子郵箱等輔助媒介,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主動推送案件的審判流程信息,或者提供查詢服務。 第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應訴通知書、參加訴訟通知書、出庭通知書中,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通過互聯網獲取審判流程信息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第五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的身份證件號碼、律師執(zhí)業(yè)證號、組織機構代碼、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其獲取審判流程信息的身份驗證依據。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應當配合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采集、核對身份信息,并預留有效的手機號碼。 第六條 人民法院通知當事人應訴、參加訴訟,準許當事人參加訴訟,或者采用公告方式送達當事人的,自完成其身份信息采集、核對后,依照本規(guī)定公開審判流程信息。 當事人中途退出訴訟的,經人民法院依法確認后,不再向該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審判流程信息。 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參加訴訟或者發(fā)生變更的,參照前兩款規(guī)定處理。 第七條 下列程序性信息應當通過互聯網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 (一)收案、立案信息,結案信息; (二)檢察機關、刑罰執(zhí)行機關信息,當事人信息; (三)審判組織信息; (四)審判程序、審理期限、送達、上訴、抗訴、移送等信息; (五)庭審、質證、證據交換、庭前會議、詢問、宣判等訴訟活動的時間和地點; (六)裁判文書在中國裁判文書網的公布情況; (七)法律、司法解釋規(guī)定應當公開,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公開的其他程序性信息。 第八條 回避、管轄爭議、保全、先予執(zhí)行、評估、鑒定等流程信息,應當通過互聯網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 公開保全、先予執(zhí)行等流程信息可能影響事項處理的,可以在事項處理完畢后公開。 第九條 下列訴訟文書應當于送達后通過互聯網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 (一)起訴狀、上訴狀、再審申請書、申訴書、國家賠償申請書、答辯狀等訴訟文書; (二)受理案件通知書、應訴通知書、參加訴訟通知書、出庭通知書、合議庭組成人員通知書、傳票等訴訟文書; (三)判決書、裁定書、決定書、調解書,以及其他有中止、終結訴訟程序作用,或者對當事人實體權利有影響、對當事人程序權利有重大影響的裁判文書; (四)法律、司法解釋規(guī)定應當公開,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公開的其他訴訟文書。 第十條 庭審、質證、證據交換、庭前會議、調查取證、勘驗、詢問、宣判等訴訟活動的筆錄,應當通過互聯網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 第十一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申請查閱庭審錄音錄像、電子卷宗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或者其他訴訟服務平臺提供查閱,并設置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 第十二條 涉及國家秘密,以及法律、司法解釋規(guī)定應當保密或者限制獲取的審判流程信息,不得通過互聯網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 第十三條 已經公開的審判流程信息與實際情況不一致的,以實際情況為準,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更正。 已經公開的審判流程信息存在本規(guī)定第十二條列明情形的,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撤回。 第十四條 經受送達人書面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通過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向民事、行政案件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電子送達除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以外的訴訟文書。 采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本規(guī)定第五條采集、核對受送達人的身份信息,并為其開設個人專用的即時收悉系統。訴訟文書到達該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由系統自動記錄并生成送達回證歸入電子卷宗。 已經送達的訴訟文書需要更正的,應當重新送達。 第十五條 最高人民法院監(jiān)督指導全國法院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工作。高級、中級人民法院監(jiān)督指導轄區(qū)法院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工作。 各級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或者承擔審判管理職能的其他機構負責本院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工作,履行以下職責: (一)組織、監(jiān)督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工作; (二)處理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對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工作的投訴和意見建議; (三)指導技術部門做好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 (四)其他管理工作。 第十六條 公開審判流程信息的業(yè)務規(guī)范和技術標準,由最高人民法院另行制定。 第十七條 本規(guī)定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fā)布的司法解釋和規(guī)范性文件與本規(guī)定不一致的,以本規(guī)定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