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夫山泉被指“大自然的拆遷隊”,這瓶水,變得再也不甜了這瓶被賦予大自然意義的水,變得再也不甜了。 文 | 知 藍 “我們不生產水,我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農夫山泉用24年立住了天然水的人設。 但近日,隨著一則關于農夫山泉涉嫌違規施工、毀林取水的事件曝出,這瓶被賦予大自然意義的水,變得再也不甜了。 據微博網友“Qiang小Qiang”發布的一段視頻顯示,轟鳴的大型機械在夜間進入林區后,運送了大量施工物料。根據視頻左下角經緯度顯示,幾位施工工人正在武夷山國家公園紅線內施工,施工路線與環評要求嚴重不符。而面對拍攝者的“是否有審批”的質問,施工者只是笑而不語。 截至今天(1月13日)下午兩點,該視頻播放量達到了87.7萬次。 事件發酵后,網友們紛紛譴責農夫山泉成了“大自然的拆遷隊”,“Qiang小Qiang”也表示用子孫后代的綠水青山,換取金山銀山,不是我們想要的未來,并要求農夫山泉和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出面回應此事。 1月12日晚間,事情發生反轉,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其公眾號發布通報,針對舉報所涉及的“取水點”“取水點旁的施工便道”“運輸便道”這三個地塊進行了說明,但針對農夫山泉是否違規毀林這一關鍵事宜并未直接回應。 武夷山國家森林公園調查通報 雖然有了所謂的官方回應,但農夫山泉施工車輛進入是否有審批,是否存在毀壞生態行為,事情真相又是如何,目前仍然存疑。 今天上午,《新民周刊》記者采訪了舉報人強雯。 01 PART 距離取水點50米施工,不算違規? 強雯告訴《新民周刊》,針對武夷山管理公園的通報,明顯存在避而不談、避重就輕的情況。 最受爭議的是關于取水點。農夫山泉作為武夷山市政府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取水口設置于2018年4月13日取得武夷山水利局審批,當年6月26日,武夷山市環保局審批同意了其年產100萬噸飲用天然水生產線建設項目。 對此,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回應稱,武夷山市洋莊鄉大安村大安源小組河道內一處30米的水壩擬修建取水點,該取水點不在武夷山國家公園范圍內,距離公園邊界有50多米。言下之意,只要在紅線以外,就不歸我們管。這一說法也得到了武夷山國家森林公園辦公室人員的證實。 農夫山泉工作人員疑似在景區施工 強雯認為,探討距離50米還是30米,意義不大,因為整個生態環境是一個共同體,水是流動的,空氣也是流動的。如果一處遭受污染,整個生態用水系統將受到很大影響。 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浙江天童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王希華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對這一說法表示認可。他認為,如果取水口本身在上游,那么是否會對下游造成污染,取水量占年水量的多少合適等影響,就必須在環評報告里體現。而就公開的審批意見來看,只給了環評建議和結論,并未涉及項目對當地生態造成的影響。 武夷山國家森林公園水資源豐富 圖片來源 | @攝影師陳杰 02 PART 毀林已有5個月,農夫山泉甩鍋? 事發后,關于取水點旁的施工便道。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給出的說法是,在緊鄰該取水點的林地內,確實修筑了一段長約200米的施工便道,但修建時,還未劃入武夷山國家公園范圍,而且武夷山市森林公安部門已經在2019年11月18日立案調查。 顯然,回應并未指出修筑施工便道之人究竟是誰。 筆者注意到,在此前媒體報道的畫面上,有一條長長的黃泥地坡道,明顯有被施工破壞的痕跡,一旁樹干和殘枝也被連根拔起。幾名穿著工作服的工作人員稱,雖然來自農夫山泉,但對挖掘機伐木一事并不知情。項目施工負責人也表示伐木造路一事,從來都和他們公司沒有任何關系,他們只是在此用挖掘機運輸水泥,對于黃泥地如何形成,并不知情。 武夷山森林中的黃泥地坡道 強雯對農夫山泉說伐木造路一事與他們無關持懷疑態度:“剛好你建壩施工、運輸水泥要用路,剛好猶如神助,原本茂密的森林里硬生生地出現了一條路?” 據景區負責人介紹,此處原先同旁邊的山林一樣種著茂密的樹木,用于涵養當地水源,但農夫山泉方在數月以來到此處施工,才變成如今黃土遍地的樣子。 事實上,自2019年6月18日以來,不斷有農夫山泉(福建武夷山)飲用水有限公司的施工人員將大型施工機械駛進武夷山大安源生態旅游景區,途中對當地林地造成毀壞。1月8日,武夷山市政府就此回復稱,經武夷山市林業局實地調查核實,確實發現農夫山泉該項目涉嫌違規擅自開挖便道毀壞林木行為,便道長約159米,寬3米,已由森林公安立案查處。 武夷山林業局已確認農夫山泉施工毀林。受訪者供圖 該回復還稱,農夫山泉的取水項目都在河道內實施,不涉及林地,且已取得相關審批手續。 然而,因取水項目需施工建壩,大型機械未按環評設計路線擅自開挖施工對大量林木造成毀壞,通過使用武夷山國家公園電子定位設備“巡檢助手”顯示,部分毀林施工的區域位于武夷山國家公園紅線范圍內。 拋開是否在國家公園紅線范圍內外的討論,王希華認為,不管是否在保護區內,砍伐林木都必須經過環評和林業部門允許。林業部門要評估森林本身的價值,如果是生態公益林,對它的改造要達到可持續經營,采伐量就不能超過總林木蓄積量的15%;如果是類似東部地區原生森林珍稀木種,那么整個森林面積非常有限,一旦進行一般性采伐,將對生態造成不可逆的破壞。 “讓人痛心的是,這一切損失將無可挽回——那些原始植被、那些森林中河道旁豐富的苔蘚、草木、灌木、喬木等已被破壞,原本棲息在此的禽類、獸類也沒了蹤影。”強雯說。 武夷山動物 圖片來源 | @攝影師陳杰 03 PART 水源地的畸形爭奪,以生態為代價? 《新民周刊》記者聯系了農夫山泉,其客服表示其所有行為均以環保為標準,其他不便告知。目前,關于農夫山泉是否違規施工、毀林取水的真相,并未有最終定論。 但通過事件可以看出,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中國瓶裝水企業開始跑馬圈地,競爭加劇,特別對于“天然水”人設的農夫山泉而言,搶占水源地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據業內人士介紹,農夫山泉的水源勘探師并不是在全中國找水,而是在一定范圍內。這些范圍包括:水源保護區、國家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地質公園以及邊緣地區等。 早在1996年成立時,農夫山泉全國圈地布局找水的戰略就已經開始實施。1997年4月位于國家一級水資源保護區千島湖畔的第一個工廠開機生產。1997—2003年,農夫山泉公司又相繼在千島湖、吉林長白山礦泉水保護區、湖北丹江口建成現代化的飲用水及果汁飲料生產工廠。 此后,農夫山泉又逐步開拓了廣東萬綠湖水庫。截至目前,農夫山泉在全國共有八大水源地,分別是千島湖、長白山、丹江口、萬綠湖、峨眉山、太白山、天山、武陵山,既有深層湖水,也有山泉水,還有地下涌泉。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憑借低端價格占據零售渠道霸主地位的農夫山泉,開辟新的水源地,大面積圈地建廠,大概率為了避免高昂的物流成本和擴大產能不足的戰略考量。 但倘若最終確定,農夫山泉用子孫后代的綠水青山,去換取金山銀山的利益,標榜著“天然水”的大自然搬運工,卻成了破壞大自然的“始作俑者”,人設崩塌是遲早的事兒。 這讓筆者想起了1月11日,強雯在微博上的這段話:“青山流淚,流水嗚咽。2020年1月11日,我在武夷山最冷的冬雨中,與青山綠水共同命運。今天我們所做的一切善與惡,祖輩會知道,后代會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