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橫談|拆遷村“邊拆邊修”為哪般近日,深圳市紀委監委暗訪組暗訪時發現,龍華區觀瀾街道坳頂村115棟房屋僅剩10余棟有人居住,其他都已人去樓空,且全部住房外墻均清晰寫著拆除字樣,大部分樓宇門窗已拆除。然而,村內卻有大批施工人員正在施工——他們將寫著“拆”字的廢棄房屋外墻粉刷一新,然后在墻面上重新噴上“拆”字……(據南方網1月14日報道) 一個幾乎無人居住、即將拆除的“空村”,卻熱火朝天地粉刷外墻、鋪設道路、架設路燈,建設標準比旁邊沒有開始舊改征收、沒有住戶搬走的小區都要高。這樣的情景,讓人震驚之余更心存不解。 報道顯示,外墻粉刷、道路鋪設、路燈架設等都屬于坳頂村城中村綜合整治工程。但目前綜合整治已變為舊改搬遷:整個城中村被圍擋圍起來,圍擋上有某開發商舊改的信息。觀瀾街道建設工程中心負責人坦言,該項目去年9月5日移交到工程中心時,村內被征收且搬空的房屋已經占到了九成。施工方一名現場負責人則表示,一旦整個村開始拆除舊改,重型機械將會破壞這些剛鋪好的道路以及人行道。 房子都要拆除了,裝修得再漂亮有什么用?人都已經搬走了,再鋪道路、架路燈,豈不是白白拿錢打水漂兒嗎?對此,觀瀾街道辦城建科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之所以硬著頭皮開工,一是要應付區里的統一檢查,二是要保證“施工方”的利益。他還表示,如果對工程有異議,可以申請不刷自家房屋外墻,但是其他空置的房屋粉刷,則“不關你的事”。 真是你不說我不明白,你說了我更不明白。其一,綜合整治變成舊改搬遷的決策是哪里作出的?為什么沒有及時通報給有關項目的負責單位,讓其終止施工,而是任由“裝修”持續數月之久?其二,按照相關政策,立項時的投資條件發生變化,相關投資行為也要隨之調整。觀瀾街道辦明知綜合整治項目立項、工程招標時情形已發生變化,大多數房屋被征收并搬空,完全可以主動申明、暫停項目,為什么不及時上報情況,而是依然故我地燒錢、施工?其三,即使是為了保證施工方的利益,也可以暫停施工、修改合同、依法補償,為什么非要選擇“裝修”廢棄房屋這一怪招呢?而那名街道工作人員面對質疑,語焉不詳、敷衍搪塞,甚至還用“不關你的事”回懟。這除了讓人不滿其態度、作風外,更不免懷疑背后究竟有什么難以言說的秘密,如此態度又是在遮掩什么。 每個人、每個單位都是責任鏈條上不可缺少的一環,盡職盡責、無縫銜接,才能形成整體合力,把各項工作做好。像坳頂村這種情況,無論區里還是街道,只要有一方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勇于擔當、敢于負責,有問題及時溝通,這樣的鬧劇就不會上演,至少不會堂而皇之地持續數月。而一旦責任心渙散,責任鏈條就會變成失職鏈條,影響工作進展,甚至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把錢“刷”在將被拆除的墻上,“鋪”在將被損毀的地上,說好的惠民工程變成荒唐鬧劇,浪費了真金白銀,影響了有關方面的形象——期待此事能喚醒更多人的責任意識、強化更多人的責任觀念,從而讓這樣的荒誕劇少些、再少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