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釘子戶”盼拆遷 臨海大田街道回應:正積極處置中由于城市建設的需要,一些老舊建筑逐漸被拆除。近日,家住臨海的趙美英女士因老房子拆遷的事既頭疼又無奈。該老房子占據了大半個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房主也同意拆除,但卻“被釘子戶”。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房子“攔腰截斷”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 根據趙美英提供的位置,記者來到臨海大田街道大田橋村橋下莊。 大田橋村位于大洋路的兩側,由于修路的需要,部分房子被拆除。如今道路已修繕完畢,柏油路平坦通暢,唯獨一處人行道上的獨棟老宅格外顯眼。 老宅有三層,原本兩側都有別戶建筑連接,現都已被拆除,兩側墻體被重新粉刷。老房子占據著人行道,房子前面有一小塊空地,位于非機動車道上,空地被臨時搭建的欄桿圍住,六七米寬的非機動車道被占得只能通過一輛電瓶車。 老房子和門前的空地將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攔腰截斷”,在整條路上顯得尤為突兀,回頭率極高。“到晚上門前的路人來來往往,都能聽到他們的罵聲,說這家釘子戶也太霸道了。”趙美英說。 擔憂安全問題,戶主主動要求拆遷 “我們也想政府把這老房子拆掉,可現在變成釘子戶了。”趙美英介紹,老宅是1984年建的,距現在已經36年了。2017年大田橋村開始進行城中村建設的拆遷,當時村里說她不具備拆遷安置的資格,就沒有進行拆遷。 趙美英告訴記者,現在路修好了,要把老房子門前的空地澆成柏油路,變成非機動車道。“開門就是馬路,老房子里住著92歲的老父親和88歲的老母親,出行安全怎么保證?” 不只是出行安全受到威脅,趙美英同樣很擔憂存在雨水倒灌的隱患:“柏油馬路澆起來以后,和老房子的落差有半米高。這個地方又常年下大雨,雨后積水豈不是直接灌進房子里,還怎么生活?” 由于兩側建筑的拆除,老宅的墻壁變成了遮風擋雨的外墻。88歲的老母親操著臨海方言向記者訴苦:“雨水滲進來,墻壁全部發霉了,我放在墻角的3條被子都濕了。” 對于大田橋村的拆遷安置政策,趙美英表示不能理解。“整條大洋路被拆的都有安置,為什么我沒有?之前村里和街道說我的戶口遷出去了,拆遷不能享受安置補償。我找過臨海市相關拆遷補償的政策,也問了很多管理土地開發的專業人員,只要有土地證,拆遷了都能享受安置補償。” 街道回應:戶主情況特殊,正積極處置中 隨后,記者跟隨趙美英來到臨海市大田街道辦事處。 “因為戶主的情況比較特殊,所以一直沒進行拆遷。”臨海市大田街道辦事處主任胡天臨介紹,由于老宅的戶主趙美英屬于女戶,一般按照村里的約定俗成,女兒出嫁后戶口遷出,便不再享受村里的安置分配。 至于大洋路上僅存的獨棟老宅,胡天臨也覺得很尷尬:“這棟老房子在路上確實也有損城市形象,我們目前正積極尋找辦法,希望能盡快落實拆遷安置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