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違建“零容忍”!北京整治違建新規定來了!时间:2020-04-07 阅读 為貫徹落實2019年4月29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4月2日,北京政府網站發布關于《北京市禁止違法建設若干規定(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 在征求意見稿中對違法建設執法體制方面、健全執法工作機制方面、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方面、執法保障完善執法程序實基層社會方面、執法操作關鍵點方面都作出了詳細、明確的規定。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詳細的了解一下征求意見稿中的重點內容 一、不得為違法建筑提供水電氣熱 所謂的“違法建設”,根據《若干規定》中的規定,是指未依法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臨時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許可內容進行建設的建設工程,以及逾期未拆除的臨時建設工程。違法建設當事人包括違法建設的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等。針對這些違法建筑,在征求意見稿中提到: 市政公用服務單位不得為違法建設辦理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通訊等服務手續或者提供相關服務; 違法建設當事人的不良信息納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 違建拒不自行拆除的將實施強制拆除,費用由違建當事人承擔,強拆過程全程錄像; 違建的設計、施工單位均設罰則。 對已辦理相關服務手續或者提供服務的,應當采取合理措施予以糾正,終止服務。 二、對違建當事人擬建信用懲戒機制 在征求意見稿中提到,負有查處職責的機關應當自行政處罰決定或者行政強制決定生效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依法向相關部門提供違法建設當事人的不良信息,并納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 有關行政機關根據本市關于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規定可以對違法建設當事人采取懲戒措施。 1、違法建筑首查責任制 在征求意見中還提到,首先發現違法建設或者接到舉報的執法機關為首查責任機關,應當按照本規定要求開展相關工作; 對不屬于本行政機關職責范圍的,應當在發現違法建設或者接到舉報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將案件線索移送負有查處職責的機關; 發現同時有違反其他法律規定情況的,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通報其他行政機關。受移送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及時查處,并在作出處理決定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書面通報首查責任機關。 對于“在施違法建設的立即處置”,《若干條例》提出規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發現正在搭建、開挖的違法建設,應當書面責令違法建設當事人立即停止建設并在3日內自行拆除或者回填。 2、執法時的送達方式 另外在征求意見稿中增了執法時的送達方式。在無法采取法律規定的直接送達、留置送達、電子送達、委托及郵寄送達、轉交送達時,負有查處職責的行政機關將相關法律文書張貼在該違法建設的顯著位置,并抄送基層組織、所在單位或者物業服務企業,即視為送達; 3、關于舉報與曝光方式 在征求意見稿中提到,曝光可通過政府網站、辦事大廳、服務窗口或者媒體等平臺,依法向社會公布違法建設及查處情況。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舉報違法建設行為。區人民政府應當公布違法建設舉報網站、信箱、電話等,明確專門機構負責舉報受理工作。 三、關于違法建筑的處罰 對于違法建筑如何處置,在征求意見稿第十一條中提出: 規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等部門發現正在搭建、開挖的違法建設,應當以書面的形式責令違法建設當事人立即停止建設并在3日內自行拆除或者回填; 違法建設當事人不立即停止建設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以查封違法建設施工現場、扣押違法建設施工工具和材料; 違法建設當事人拒不停止建設或者拒不拆除、回填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作出強制拆除或者回填決定,并立即實施。 從以上的這條規定中我們看到,如果當事人違法違規進行建設,那么當事人可能就會遭到強拆,當然了,若執法人員沒有依法進行拆除,沒有對強拆現場錄像,保障當事人合法財產時,當事人則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1、違法建筑是否都須拆除? 答案是對于違法建筑并不一定都要拆除。在征求意見高中提到: 對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影響的,應當在20日內書面責令限期改正消除對規劃實施影響,并處該建設工程造價5%以上10%以下罰款; 對逾期不改正或者無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影響的,責令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實物或者違法收入,可以并處該建設工程造價10%以下罰款。 也就是說,對于不影響規劃實施的違法建筑可采取罰款的方式、限期改正的方式以及沒收實物的方式來處罰,而不是一味的都拆除。 2、未按規定繳納罰款會怎樣? 不過當事人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如果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前款費用,相關部門會按照每日百分之三的標準加處滯納金,若相關部門實施加處滯納金超過30日,在經催告之后還履行的,相關部門就會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3、強制執行前相關部門要履行哪些義務? 而對于已經建成的違法建筑,應當提前5日在現場公告強制拆除決定,要告知當事人實施強制拆除的時間、當事人權利義務等。 此時,當事人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救濟權,在對他們的強拆行為服時,可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咨詢專業律師,提起訴訟,力爭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