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兩會,舊城改造備受關注!但與老百姓有關的還有土地征收、土地承包....时间:2020-05-29 阅读 2020年全國兩會正在召開,如往年一樣,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房地產、棚改、舊城改造等方面依舊是大家關心的。 關于舊城改造,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 老舊小區改造,則被認為是今年“穩投資”、“促民生”的重要抓手。目前至少完成了約涉及358萬戶居民的老舊小區改造。截至2018年12月,試點城市共改造老舊小區106個,涉及5.9萬戶居民。自2019年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被納入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安排補助資金支持,改造速度也得以大大增加。2019年,各地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9萬個,涉及居民352萬戶。 除了舊城改造備受大家的關注之外,關于宅基地、耕地拋荒、土地征收等方面也是兩會的重點,這不,不少代表、委員相繼帶來了議案和提案。 徐華勤建議:國家層面進一步推進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 每年的全國兩會,宅基地“三權分置”(即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都是熱點話題之一,今年也不例外。在2020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徐華勤建議從國家層面進一步推進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 因為在他看來,當前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實踐中還存在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各級都鼓勵,但困境非常突出。自改革啟動以來,中央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一些省市也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意見,自上而下推動改革走向深入。但是,各地在實際操作中仍然面臨著各個方面的問題,尤其在推進宅基地所有權顯化、宅基地資格權認定及保護清晰化、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和盤活市場機制規范化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瓶頸制約,政策支撐弱、探索風險大、自主創新難,直接影響到改革的穩慎推進和實際效果。 二是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重點有突破,但體系亟待完備。從前期試點情況看,成效主要集中在推動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建設、提升農村土地利用和治理水平特別是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點”上,“面”上協同效應還不明顯,在探索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上還缺乏系統性、引領性的綱領文件。 另外,協調推進改革的力度有所不足,宅基地制度改革與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關聯性改革推進缺乏統籌、成效不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村金融體制及產權交易市場建設等配套性改革還未及時跟進。 全國政協委員劉永好建議:優化土地資源配置 解決農村耕地拋荒 我國雖然擁有眾多的土地,但是可利用的土地卻不多,而且近年來,隨著村民外出打工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少地區農村出現拋荒現象。 對此劉永好建議,以縣為單位組織開展耕地拋荒大普查,建立農村拋荒耕地臺賬,精準掌握鄉村耕地拋荒情況,充分發揮村、組兩級基層調控作用,將拋荒耕地及時發包給勞動力富余的農戶。 劉永好認為,要想提高農民的收入,走出農業不賺錢的困境,首先要開展?荒耕地大普查,下決心治理拋荒問題;其次要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促進規模化經營。各級黨委、政府及村組集體經濟組織要建立健全耕地流轉機制,充分發揮在耕地流轉過程中的引導和監管作用,積極化解耕地流轉過程中的問題;最后,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優化“種養加”產業化布局。 民革中央:《關于規范征地程序維護被征地農民權益的提案》 國家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必須會大范圍的征收老百姓的土地和房屋,但是在土地征收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會隨之而來,比如失去土地后農民生計保障的問題,對此,為了進一步保障農民的生計,民革中央就土地征收程序方面提出了議案。 實行全程透明的征地程序,建立征收土地全程公告制、被征地農民全程參與機制和參與式補償、安置督查制度;縮小征地范圍,加快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建設進程;改革現行征地補償方案,逐漸向“因市定補”轉變;建立征地預存款制度;實行差別化的多元安置方式等。 民革中央:《關于修改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提案》 民革中央建議從九方面對《土地承包法》進行修改完善:定義農村土地承包權和土地經營權,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明確“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的內涵,增加承包方不得棄耕拋荒的義務,修改收回承包地的規定,完善承包地調整制度,增加鼓勵土地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的條款,賦予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增加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服務平臺的規定等。 以上是一些關于土地方面的提案,從以上內容中我們看出,土地作為我國最寶貴的資源,只有合理的利用起來,才能走出農業不賺錢的困境,農民才能真正的富起來,同時也只有規范征地程序,失地農民的生活水平,被征收之后的生計才會有所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