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遷律師:宅基地申請流程是什么?農村無證房屋拆遷有沒有補償?时间:2021-01-05 阅读 隨著老百姓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許多村民紛紛開始在別處新蓋房屋,有的只是向村委會說一聲,有的則直接就開始建房,那么村民能隨意就在別處建房嗎?新建的房屋在遇拆遷時會不會有拆遷補償呢? 近日,有一位河南的當事人咨詢凱諾律師說,自己幾年前的時候在舊房屋的附近重新蓋了一處房屋,在蓋之前向村委會說過,但是村委會沒有同意,且在蓋的時候村委會也沒有管,相關部門也沒有來查處,去年家里遇上了拆遷,現在相關部門以違法建筑為由不予補償,現在不知道要怎么辦? 實踐中,當事人反映的這種情況有很多的。但是關于在農村建房,我國也有著嚴格的規定,并不是說想在哪建就能在哪建的。而且國家為了遏制這種行為,去年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就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的通知》,該通知對我們在申請宅基地建房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作出的詳細的規定。下面,凱諾律師就為大家來簡單的介紹一下村民建房必須都要走哪些程序 1、向所在村小組提出建房書面申請 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農戶,以戶為單位向所在村民小組提出宅基地和建房書面申請。 2、小組公示 村民小組收到申請后,應提交村民小組會議討論,并將申請理由、擬用地位置和面積、擬建房層高和面積等情況在本小組范圍內公示。 3、村組織審查 公示無異議或異議不成立的,村民小組將農戶申請、村民小組會議記錄等材料交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村級組織)審查。 4、報送鄉鎮府審批 村級組織重點審查提交的材料是否真實有效、擬用地建房是否符合村莊規劃、是否征求了用地建房相鄰權利人意見等。審查通過的,由村級組織簽署意見,報送鄉鎮政府。 審批通過的,由村級組織簽署意見,報送鄉鎮府。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沒有分設村民小組或宅基地和建房申請等事項已統一由村級組織辦理的,農戶直接向村級組織提出申請,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并在本集體經濟組織范圍內公示后,由村級組織簽署意見,報送鄉鎮府。 5、開工查驗到場 相關部門在收到宅基地和建房申請后,要及時的組織農業農村、自然資源部門實地審查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擬用地是否符合規劃和地類等。 6、實地丈量批放宅基地 經過批準用地建房的申請人,在開工前向鄉鎮政府獲授權部門申請劃定宅基地用地范圍。鄉政府到現場進行查驗,確定建房位置。 7、建房完工后要驗收 申請人在建房完工后,鄉鎮政府要組織相關部門進行驗收,實地檢查申請人是否按照批準面積等要求建房,并且要出具《農村宅基地和建房(規劃許可)驗收意見表》。 8、辦理不動產登記 通過驗收后,申請人可以向不動產登記部門申請辦理不動產登記。 綜上所述,村民建房并不是想建哪就建哪,想怎么建就能怎么建的,必須要按照相關的要求和程序進行,只要按照程序所建的房屋才算是合法房屋,且在遇上拆遷時,才可以拿到合理、合法的拆遷補償。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48條規定,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涉及到農村村民住宅的,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也就是說,如果村民的房屋是合法的,那么給予被征收人的補償原則上是不能低于被征收人原有的生活水平,選擇產權置換的,一般情況下是按照拆一還一的原則。 但如果村民擅自占用耕地,未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就建的房屋,那么一旦被人舉報或是相關部在展開對農村房屋整治的過程中,就會被認定成違法建筑予以拆除或是被處罰,而且在拆遷時,這樣的房屋同樣也會不予補償或是少補償。 當然了,房子究竟是不是違法建筑并非相關部門口頭說了算的,而是需要有關部門組織人員對房屋進行入戶調查、認定。不過有一點需要提醒廣大村民的是,對于因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房屋是不宜認定成違法建筑的,且在拆遷時也要結合實際的情況給予補償。 如果實踐中,征收方以未辦理相關手續為由將房屋認定成違法建筑不予補償,那么被征收人則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