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明確農民進城落戶:不以退出承包地、林地等為條件2020年7月,登山運動愛好者穿越祁連山下的甘肅民樂油菜花海。(資料圖) 楊艷敏 攝 中新網甘肅臨夏5月19日電 (艾慶龍)19日,甘肅省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現場會在臨夏州召開。甘肅省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程曉波表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進城安置的,要維護搬遷村民原有“三塊地”(耕地、草地、林地)的權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林地等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交匯地帶。此前,深度貧困地區分布在六盤山、秦巴山特困片區等,涉及35個貧困縣,其中包括納入國家“三區三州”扶持范圍的“兩州一縣”和省定18個深度貧困縣。 到2020年,甘肅貧困縣才全部摘帽退出。11.4萬戶49.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完成易地搬遷,安置區基礎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基本完成。 “搬遷村民來自四面八方不同村落、不同地域,生產生活方式由分散居住變為集中居住,文化習俗、生活習慣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異。”程曉波坦言,產業發展由過去單一的種植養殖向大規模、集約化現代農業方式轉變,教育醫療、養老救助、社保轉移、就業崗位等基本公共服務和社區治理的供需矛盾也比較突出。 圖為甘肅臨夏牡丹。(資料圖) 臨夏市委宣傳部供圖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搬遷家庭有就業就有收入來源,基本生活就不會出現大的問題。”程曉波說,甘肅11.4萬戶已脫貧搬遷村民中,有勞動能力的約10.6萬戶,這部分村民就業意愿比較強烈,他們能否穩定脫貧,與就業環境和形勢的好壞息息相關。 甘肅結合農業農村改革,盤活搬遷村民在遷出地的土地資源,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平臺公司等進行流轉開發,完善利益分配機制,防止土地撂荒、閑置浪費,讓遷出地土地資源繼續成為搬遷村民的穩定收入來源。 程曉波解讀上述政策時,強調不得以退出承包地、林地等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在扶貧車間建設方面,甘肅也推動向鄉村就業工廠轉型升級,吸引搬遷村民就近就業。 近年來,東鄉、民樂等地引進方大、海升等龍頭企業在安置點落戶建廠,而這類企業有人才、設備、資金等方面優勢,對帶動安置點產業發展和穩定就業有促進作用。 此次會議透露,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甘肅將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根據搬遷村民和原居住地居民生活需要,統籌各類資金支持,進一步健全水、電、路、網、氣、暖等基礎設施,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加快完善便民超市、社區藥店、金融網點、快遞網點、公交站點等設施,提高生活便利化水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