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印發《河北省臨時用地管理辦法》的通知
冀自然資規〔2022〕2號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雄安新區管委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根據《自然資源部關于規范臨時用地管理的通知》(自然資規〔2021〕2號)精神,為嚴格保護耕地,規范臨時用地管理,省自然資源廳研究制定了《河北省臨時用地管理辦法》,現予以印發,請遵照執行。 河北省自然資源廳 2022年3月22日 河北省臨時用地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和嚴格臨時用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促進節約集約用地,根據《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土地復墾條例》《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自然資源部關于規范臨時用地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和上級規范性文件,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臨時用地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臨時用地,是指本省范圍內因建設項目施工、地質勘查等臨時使用,不修建永久性建(構)筑物,使用后可恢復的土地。 臨時用地具有臨時性和可恢復性等特點,與建設項目施工、地質勘查等無關的用地,使用后無法恢復到原地類和復墾達不到可供利用狀態的用地,不得使用臨時用地。 第四條 臨時用地應當遵循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嚴格土地復墾、依法合理補償的原則。 第二章 使用范圍、選址要求和期限 第五條 臨時用地使用范圍包括: (一)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建設的直接服務于施工人員的臨時辦公和生活用房,包括臨時辦公用房、生活用房、工棚等使用的土地;直接服務于工程施工的項目自用輔助工程,包括農用地表土剝離堆放場、材料堆場、制梁場、拌合站、鋼筋加工廠、施工便道、運輸便道、地上線路架設、地下管線敷設作業,以及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的取土場、棄土(渣)場等使用的土地。 (二)礦產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勘查、水文地質勘查等,在勘查期間臨時生活用房、臨時工棚、勘查作業及其輔助工程、施工便道、運輸便道等使用的土地,包括油氣資源勘查中鉆井井場、配套管線、電力設施、進場道路等鉆井及配套設施使用的土地。 (三)《自然資源部 國家文物局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中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指導意見》(自然資發〔2021〕41號)規定的考古和文物保護工地建設臨時性文物保護設施、工地安全設施、后勤設施使用的土地。 (四)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需要臨時使用的土地。 第六條 使用臨時用地應當堅持“用多少、批多少、占多少、恢復多少”,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可利用劣質耕地的,不占用優質耕地。制梁場、拌合站等難以恢復原種植條件的,不得以臨時用地方式占用耕地或永久基本農田,可以建設用地方式或者臨時占用未利用地方式使用土地。 臨時用地一般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涉及的臨時用地選址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必須能夠恢復原種植條件,并符合《自然資源部 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通知》中的申請條件、土壤剝離、復墾驗收等有關規定。 第七條 市轄區范圍內臨時用地選址由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審核,其他臨時用地選址由縣(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審核。 第八條 臨時用地使用期限一般不超過兩年;建設周期較長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施工使用的臨時用地,期限不超過四年;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城鎮開發邊界內臨時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的期限應當與臨時用地期限相銜接。臨時用地使用期限,從批準之日起算。 第三章 臨時用地審批 第九條 臨時用地審批由市、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涉及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及市轄區范圍的臨時用地,由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批;其他臨時用地由縣(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批。臨時用地審批權不得下放或者委托相關部門行使。 第十條 使用臨時用地應當按批準權限向臨時用地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使用縣(市)行政區域內涉及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臨時用地,應當先由縣(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出具初審意見。 第十一條 臨時用地在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可以一并申請臨時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臨時用地審批,具備條件的還可以同時申請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一并出具相關批準文件;油氣資源探采合一開發涉及的鉆井及配套設施建設用地,可先以臨時用地方式批準使用,勘探結束轉入生產使用的,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不轉入生產的,油氣企業應當完成土地復墾,按期歸還。 第十二條 申請臨時用地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臨時用地申請書; (二)臨時使用土地合同; (三)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文件、公益勘查項目設計批復或者探礦權許可證等; (四)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 (五)臨時使用承包土地和其它方式經營的國有農用地的,提交征得承包權人、經營權人同意的材料; (六)勘測定界材料; (七)土地權屬材料; (八)市轄區外申請臨時用地涉及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提交縣(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初審意見; (九)土地利用現狀照片及其他必要的材料。 第十三條 臨時使用土地合同由臨時用地申請人與提供臨時用地的權利人簽訂。臨時使用國有土地的,由申請人與臨時用地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簽訂;臨時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申請人與土地所屬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簽訂。涉及承包土地(包括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應當征得承包權人同意;涉及其它方式經營國有農用地的,應當征得經營權人同意。 臨時使用土地合同應當載明臨時用地的地點、四至范圍、面積與現狀地類,以及臨時使用土地的用途、使用期限、土地復墾標準,補償費用金額和支付方式、違約責任等內容。 第十四條 臨時用地申請人應當依據市、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同意的選址范圍,編制臨時用地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的編制及論證、審查,應當依據有關土地復墾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規定進行。申請使用的臨時用地位于項目建設用地報批時已批準土地復墾方案范圍內的,不再重復編制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 第十五條 對臨時用地申請材料齊全并符合要求的,市、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批準;涉及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縣(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初審并出具意見。對臨時用地申請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市、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當場或在5個工作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第十六條 臨時用地申請人作為土地復墾義務人,應當依據土地復墾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按照土地復墾方案確定的資金數額,將復墾所需資金預存入銀行土地復墾費用專門賬戶。專門賬戶的使用和管理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臨時用地申請人應當按合同約定向提供臨時用地的權利人支付臨時用地補償費用。 第十七條 臨時用地使用人應當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土地,不得轉讓、出租、抵押臨時用地。 第四章 臨時用地恢復 第十八條 臨時用地期滿后臨時用地使用人應當拆除臨時建(構)筑物,使用耕地的復墾為耕地,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使用耕地以外其他農用地的,應當恢復為農用地;使用未利用地的,對于符合條件的鼓勵復墾為耕地。 第十九條 臨時用地使用人應當自臨時用地期滿之日起一年內完成土地復墾,因氣候、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復墾的,經原批準使用臨時用地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準,可適當延長復墾期限,延長期限原則上不超過一年。對于符合辦理延期復墾條件的臨時用地,在臨時使用土地面積不擴大、位置不調整、用途不改變、土地復墾要求無變化的,可以簡化審批要件和程序。延期復墾,應當在復墾期限到期之前三個月內提出申請。 第二十條 臨時用地復墾完成后,臨時用地使用人應當及時將臨時用地歸還提供臨時用地的權利人。 第二十一條 臨時用地的復墾驗收應當按照土地復墾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規定執行。 第五章 臨時用地監管 第二十二條 市、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臨時用地監管,在臨時用地批準后20個工作日內,將臨時用地的批準文件、合同以及四至坐標、土地利用現狀照片影像資料信息等,傳至自然資源部建立的臨時用地信息系統完成系統配號,并向社會公開臨時用地批準信息。負責監督臨時用地使用人依法使用臨時用地和履行復墾義務,按照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開展土地復墾工作,并根據復墾進展情況,及時更新系統信息。 第二十三條 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定期對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臨時用地的使用和復墾情況進行抽查,對不符合用地要求和未完成復墾任務的,予以公開通報。 第二十四條 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年度統計縣(市、區)范圍內臨時用地復墾情況,對超期一年以上未完成土地復墾規模達到應復墾規模20%以上的縣(市、區),暫停新的臨時用地審批,根據整改情況恢復審批。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一張圖”管理,在年度國土變更調查、衛片執法檢查中,結合臨時用地信息系統中的批準文件、合同、影像資料、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等,核實臨時用地的批準、復墾情況。 第二十六條 對違法違規使用臨時用地,在臨時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建筑物,以及臨時用地期滿拒不歸還等違法行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依法依規進行查處。 第二十七條 對違反土地復墾規定,拒不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由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依法依規進行查處。 第二十八條 對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臨時用地審批和監管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九條 行政處罰權下放鄉鎮和街道的,依據《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下放自然資源領域行政處罰事項的通知》執行。 第三十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第三十一條 各地可根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 來源:廊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