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專業拆遷律師 2023年土地征收有六項補償費,標準是這樣的
2022年已經成為了過去式,而2023年已經到來,隨著疫情管控的放開,大家的生活幾乎也都回歸到了以前的那種狀態,從按下暫停鍵,到重新啟動快進鍵用了整整三年,所以,從今往后,未來城市化建設可能會邁出一大步。 不過想必大家都知道,城市化建設是離不開征收的,比如水利建設、能源建設、修公路、修高鐵,扶貧搬遷等,可這些項目都需要占用土地才能完成,所以,一旦涉及到土地,那自然也就意味著許多老百姓又要遇到土地征收或房屋征收了。 一般情況下,征收拆遷需要給予被征收人補償,只有補償落實到位,那么才可以展開具體的征收,否則不得實施征收行為。那么,在修路等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老百姓的土地或房屋的補償標準是多少呢? 土地征收中,被征收人最在乎的莫過于自己能拿到多少補償了,下面我們就結合《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中的規定來了解一下2023年征收給予被征收人的補償標準是多少 首先給予被征收人的補償主要有以下六項:一、土地補償費;二、安置補助費;三、地上附著物;四、青苗補助費;五、農村村民住宅費;六、社會保障費等。 其中,土地的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是按征地區片綜合地價來確定的。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則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結合實際的情況來制定。 從多地公布的集體土地征收補償規定中來看,區片綜合地價中,土地補償費是占30%,而安置補助費是占70%。 對于土地補償費的標準,我們以豐都縣為例來說一下,根據《豐都縣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辦法》中的規定,按照市人民政府制定公布的土地補償費標準(區片綜合地價的30%)乘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被征收土地面積計算。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土地補償費是支付給被征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一般不會直接發放給被征地農民。但是這并不代表著這部分土地補償費,被征收人就沒有權利拿了。 從地方發布的規定中來看,土地補償費并不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而是村集體只能截留土地補償費的20%,而其余的80%需要按照土地面積發放給承包經營戶。 所以實踐中,如果有村委會以各種理由將土地補償費據為己有,不分配給被征地農民,那么,被征收人可以向上一級有關部門舉報,投訴或是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關于安置補助費的標準,根據《豐都縣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辦法》中的規定,被征收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市人民政府制定公布的安置補助費標準(區片綜合地價的70%)乘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被征收土地面積來計算。 安置補助費由縣征地實施機構按照每人36000的標準支付給征地人員安置對象,支付后如果有結余的,可以交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 對于涉及到房屋的,一般采取貨幣補償、產權置換及提供宅基地遷建等方式對被征收人進行補償。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房屋面積一般以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合法建筑面積為準,是按照重置價標準給予補償。 對于未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的房屋,由相關部門依法根據修建時間、用地性質、主要用途等因素進行認定。對于認定為合法建筑的,按照重置價格標準補償,合法面積以外的,如果不存在搶修、搶建、搶栽,房屋屬于違法建筑以及其他不當增加補償的情形,那么則可以按照農村房屋重置價格標準的80%給予補償。 而對于地上附著物的補償,如房屋以外的建筑物、構筑物以及林木和其他經濟作物等,則是按照綜合定額價補償。 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實行綜合定額補償,以被征收土地面積扣除林地后的面積為準,每畝綜合定額補償標準為8000元/畝(含青苗2300元/畝)。 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關于土地征收的補償標準,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規定,所以,各項補償標準也都是不一樣的,關于各項補償標準都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及地方規定來確定。但是實踐中,如果補償明顯低于法律法規中規定的標準,那么被征收人需要盡快咨詢專業律師,并在專業拆遷律師的幫助下向法院提起訴訟,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