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拆遷律師:2023年易地扶貧搬遷、村莊撤并、合村并鎮或相繼啟動,你準備好了嗎?隨著《關于推動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即《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的出臺,許多老百姓都通過新聞聯播等各個渠道知道了農村未來將會如何建設,未來的農村將會變成什么樣子,國家這一年的重點工作將會繼續以推進鄉村建設、保護耕地等為主。 而且隨著惠農惠民政策的出臺,這兩天最火熱的話題也基本都聚焦在此,比如今后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大力推進的易地扶貧搬遷,在試點地區相繼展開的合村并鎮、合村并居、撤并村莊等。 事實上,這兩天我們也講到過關于這些方面的一些內容,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多的了解合村并居、撤并村莊、易地扶貧搬遷等這類項目相關的一些知識,一旦遇到那么便可以處之泰然,不慌不忙,游刃有余地應對,同時也可以快速知道相關部門的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或違法,自己在征收中有哪些權利等。 那么在《關于推動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又是如何保障咱農民老百姓的合法權益的呢?下面我們就結合上述意見來告訴大家 這里首先要說明的是,無論是上述內容中提到的指導意見還是工作意見,其最終的目的就只有一個,就是讓農民能富起來,讓農民能住上環境優美而舒適的房子,讓農民的口袋能鼓起來,讓農民有錢可賺,讓鄉村變得更美麗。 保障進城落戶群眾的各項土地權益 所以,在《關于推動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就明確要求,要充分尊重搬遷人口落戶城鎮的意愿,因地制宜的制定具體的落戶辦法,鼓勵支持有條件有意愿的農民進城落戶,但必須要保障進城落戶人員在農村依法享有的各項合法權益,包括原有合法耕地、林地、草場等承包經營權以及各類農牧業補貼和生態補償等權益。 同時也要確保搬遷群眾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城鄉低保等應保盡保。 那也就是說,即使農民進城落戶了,其也仍然享有土地方面的權益,發包方不能將進城落戶人員的土地收回,或是拒絕為其發放各項農業補貼,否則這就侵害了進城落戶群眾的合法權益,同時呢也要保障其進城落戶后的各項權益。 當然了,對于進城落戶的,也不能說是將土地全部荒漠化,可以在保障其合法權益的同時,引導進城落戶群眾有償退出或是在本村集體內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等,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增加進城落戶人員的收入,也可以解決土地被荒漠化的問題。 精準搬遷 量力而行,不搞大拆大建 再者,在推進合村并居、合村并鎮、撤并村莊以及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只能是在與村民協商的情況下進行,只能在合適的地方推進這類項目,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就明確指示,嚴禁違背農民意愿撤并村莊、搞大社區。立足鄉土特征、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提升村莊風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樓亭廊“堆盆景”。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合村并居、撤并村莊有規范化,不能想在哪搞就在哪搞,不能把好端端的村莊,環境、居住條件相對較好的地方一并給拆了,必須要結合當地實際的情況合理推進。這也是有力保障咱老百姓合法權益最基本的。 全面促進多元化就業 大力支持多業態創業 除此以外,為了保障農民及搬遷群眾以后的生活越來越好,增加農民的收入,在《關于推動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及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均明確要求,鼓勵大型安置區成立社區勞務合作社或勞務服務公司,組織搬遷群眾積極參與周邊以工代賑項目和縣域內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提高務工收入。充分挖掘縣域就業資源,持續發揮公益性崗位作用,促進搬遷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 鼓勵和引導搬遷群眾結合自身優勢特長,圍繞家政服務、餐飲服務、社區便利服務、產品組裝加工、現代物流等領域開展創業,在安置區及其周邊大力發展“小店經濟”“夜市經濟”。 強化各項穩崗紓困政策落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穩崗傾斜力度,穩定農民工就業。在政府投資重點工程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適當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實搞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讓農民更多分享改革紅利。 言簡意賅地說,國家為了切實維護農民的切身利益,可謂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以各種方式來增加農民的收入,同時又大力支持農民自主創業,且賦予了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讓農民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拿到更多的紅利。 總而言之,無論是易地扶貧搬遷還是合村并居、村莊撤并都是農民的福利,但必須要切合實際地進行,不能侵害老百姓的權益,同時也不能將相關政策只落在紙上,只有將相關政策規定真正地落實到位,那么咱農民老百姓的權益才能真正地得到保障,搬遷進城落戶的群眾才能不為以后的生活發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