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拆遷律師:農村土地征收預公告、補償安置方案的公布方式有幾種?哪種對被征地農民有利?土地征收預公告和補償安置方案是征地拆遷過程中必須要履行的兩個程序,也是必須要有的兩份文件。按照法律法規中的規定,土地征收預公告一般是在啟動征收時,相關部門發布的第一份文件,該文件中一般會告知大家土地征收范圍(包括具體征收了哪些村莊的土地或是房屋,具體面積是多少)、征收目的(征收此地塊是用來干什么,用來建設什么的等),同時還會告知大家具體的開展土地現狀調查的工作以及其他事項等。一般這一份文件需要向大家公告至少10個工作日。 而補償安置方案一般是在完成土地現狀調查、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由相關部門結合這兩項結果擬定補償安置方案之后發布的。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一般需要向大家至少公告30日。 《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中規定,征收土地預公告應當包括征收范圍、征收目的、開展土地現狀調查的安排等內容。征收土地預公告應當采用有利于社會公眾知曉的方式,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發布,預公告時間不少于十個工作日。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擬定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公告時間不少于三十日。 那么實踐中,土地征收預公告或是補償安置方案公告應當采取什么方式來進行公布呢?哪種方式對被征收人來說是較為有利的呢? 一般情況下,土地征收預公告和補償安置方案公告通常都是在村莊內以書面的形式進行公告,當然除了這一種方式之外,有的還會通過網絡的形式進行公告。 在《廣州市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征收補償辦法》中規定,征收土地預公告、征地補償安置公告、征收土地公告或者其他需要采用公告(公示)程序的,采取現場和網絡等有利于社會公眾知曉的方式進行。 1、現場公告。現場公告應當在征收土地現場及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鎮(街道)、村(聯社)、村民小組(社)范圍內發布。征收鎮(街道)農民集體土地的,在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公示欄或者所在辦公地點張貼公告;征收村(聯社)集體土地的,在擬征收土地所在鎮(街道)、村(聯社)公示欄或者所在辦公地點張貼公告;征收村民小組(社)集體土地的,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鎮(街道)、村(聯社)、村民小組(社)公示欄或者所在辦公地點張貼公告,村民小組(社)沒有固定辦公場所的,在該村民小組(社)內村民聚居地的明顯位置張貼公告。 從上述的規定中我們看到,土地征收預公告和補償安置方案如果是以現場公告的方式進行公告的話,可以在村莊內的公示欄或是所在辦公地以書面的形式張貼,告知大家具體的事項。如果沒有固定的位置,如我們昨天文章中所說的一樣,可以將土地征收預公告、補償安置方案等文件以書面的形式張貼在村民們經常聚集的地方或是村莊路口等地,以供大家及時知曉征地具體事項。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們前面已經講到,無論是土地征收預公告還是補償安置方案,其公告的時間都相對較短,所以大家在看到這兩份文件之后,一定要及時地拿手機拍照留存,并記錄好張貼和拍攝時間,如果日后在土地征收過程中遇到糾紛,那么這將可以成為對我們有利的證據。 2、網絡公告。所謂的網絡公告就是在市、區人民政府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網站以及新聞媒體平臺發布土地征收預公告、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告知大家具體的征收事項以及補償標準。 但是,在通過網絡形式發布土地征收預公告或是補償安置方案的時候,同時也要以書面的形式進行現場公告,一般來講,現場公告是對被征收人最為有利的一種方式。不過,對于在網絡上公告的,也需要對此文件進行保存留證。 3、其他有利于被征收人知曉的方式。 凱諾律師最后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土地征收事關被征收人權益,所以在遇上土地征收時,一定要于土地征收程序進行審查,如果在前期征收時沒有看見上述兩份文件,或是文件中對相關事項沒有明確,內容不完整等,那說明此次征收程序就不合法,作為被征收人,此時則可以及時地向上一級有關部門舉報、投訴,也可以及時地咨詢專業律師。 如果已經被要求簽訂補償協議,那么還可以暫時不要簽訂協議,拒絕搬遷或是交出土地,然后在專業律師的幫助下啟動法律程序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