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溪縣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實施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全縣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以下簡稱集體土地)征收的補償安置工作,保障被征收土地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重慶市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辦法》(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344號)和《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公布征地補償安置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渝府發〔2021〕14號),結合本縣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全縣行政區域內集體土地征收的補償、人員安置和住房安置,適用本實施辦法。 第三條 縣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的組織實施工作。 縣規劃自然資源局負責對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具體實施的事務性工作進行管理和監督。 縣土地整理征收中心承擔本行政區域內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相關事務性工作,指導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開展轄區內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工作。 縣人力社保局負責征地安置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和促進就業工作。 縣公安局負責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居民戶口信息提供和審核工作。 縣農業農村委負責征地涉及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及承包經營合同管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指導、協調和監督及農村宅基地管理工作。 縣發展改革委、縣經濟信息委、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住房城鄉建委、縣水利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林業局、縣信訪辦等有關部門(單位),按照各自職責開展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征地涉及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及承包經營合同管理,農村宅基地審核批準,并負責轄區內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的具體實施。 第二章 征地補償 第四條 征收集體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房屋、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 第五條 征收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不分地類,按照市人民政府制定公布的區片綜合地價標準乘以被征收土地面積計算。區片綜合地價中,土地補償費占30%,安置補助費占70%。 全縣行政區域范圍內,區片綜合地價標準按附件1執行。 第六條 被征收土地的土地補償費,按照市人民政府制定公布的土地補償費標準(區片綜合地價的30%)乘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被征收土地面積計算。土地補償費由縣征地實施機構支付給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其中,征收土地為家庭承包土地的,土地補償費的80%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被征收土地面積發放給承包經營戶,土地補償費的20%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管理和使用;被征收土地為未發包土地或者其他方式承包土地的,土地補償費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管理和使用。 第七條 被征收土地的安置補助費總額,按照市人民政府制定公布的安置補助費標準(區片綜合地價的70%)乘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被征收土地面積計算。 安置補助費由縣征地實施機構按照35000元/人的發放標準支付給人員安置對象。前款計算的安置補助費支付后有結余的,結余部分交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管理和使用;不足的,由縣人民政府安排資金予以補足。 第八條 農村房屋以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合法建筑面積為準,按照房屋拆遷重置價格標準補償,標準按附件2執行。房屋實際面積小于不動產權屬證書登記的合法面積的,應依據《民法典》第二百二十條等規定進行更正登記,以更正后的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面積為準;申請人不申請更正登記的,以實際面積為準。 房屋實際面積大于不動產權屬證書登記的合法面積的,按以下幾種方式處理: (一)不動產登記后未擴建的,以房屋實際面積為準; (二)證書上注明的超占、超建面積部分按照本《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不予補償; (三)經依法批準擴建,但未辦理不動產變更登記的,由縣人民政府組織規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有關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認定。 第九條 被搬遷房屋(住宅)的裝飾裝修由所有權人自行拆除,不能自行拆除的,按附件3規定標準進行補助。 第十條 本辦法所稱其他地上附著物,是指除房屋外的建筑物、構筑物以及林木和其他經濟作物等;青苗,是指土地上生長的農作物。 (一)地上附(構)著物補償標準。 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實行綜合定額補償,按照征收土地面積扣除林地后的面積計算,補償標準為每畝8000元。其他地上附(構)著物中比較特殊的扣減綜合定額補償后據實清點補償。(內容及標準詳見附件4)。 征收林地的林木及附著物的補償標準。 按照國家和重慶市征收林地的有關規定執行,補償標準低于每畝8000元的,按每畝8000元補償。其中特殊林木補償及苗圃移植補助按以下標準執行: 特殊林木補償 (1)防護林、特種用途林補償標準:12000元/畝; (2)苗圃地補償標準:用材林苗圃10000元/畝、經濟林苗圃15000元/畝。 2. 苗圃移植補助 苗圃移植補助按附件5執行。 墳墓補償標準。 墳墓實行據實清點補償,標準按附件6執行。 城市規劃區內墳墓搬遷由政府在公墓統一安排墓穴,補償時扣除3000元墓穴費,被搬遷墳采取就地掩埋方式的不扣除墓穴費。 第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補償: (一)違法建(構)筑物; (二)已拆除的房屋、房屋已垮塌的部分; (三)縣人民政府發布征收土地預公告后栽種的青苗及花草、樹木等附著物; (四)其他不應當增加補償費用的情形。 第十二條 征收土地預公告發布之日,持有合法證照且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對生產經營者一次性給予搬遷補助費。 (一)農業類(規模化經營)。 規模化經濟作物種植搬遷補助標準按附件7執行;規模化畜禽養殖搬遷補助標準按附件8執行;規模化水產養殖搬遷補助進行評估后綜合確定(廢棄的魚塘等不給予搬遷補助)。 (二)工業類。 一次性搬遷補助費按所搬遷設施設備評估凈值的20%計算,搬遷后喪失使用價值的,按照設施設備評估凈值計算。 (三)商業服務類。 經營一年以上的,給予一次性搬遷補助費,以實際用于商服經營門面房屋建筑面積為準,補助標準按300元每平方米計算。 第三章 人員安置 第十三條 本辦法所稱人員安置對象應當從征收土地預公告之日計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人口的人員中產生。 下列人員計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人口: (一)戶口登記在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且取得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人員; (二)因出生、政策性移民將戶口登記在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且依法享有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人員; (三)因合法收養、合法婚姻將戶口從其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遷入并長期在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生產生活,且依法享有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人員; (四)依法享有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在校大中專學生(含碩士、博士研究生)、現役軍士和義務兵、兒童福利機構孤兒、服刑人員; (五)按照重慶市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有關規定保留征地補償安置權利的人員; (六)因其他原因,戶口從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遷出進城落戶,但長期在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生產生活,且取得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人員。 第十四條 符合本辦法第十三條規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計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人口: (一)征地前已實行征地人員安置的人員; (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等在編在職和退休人員。 第十五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被全部征收的,按照本辦法計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人口的人員全部為人員安置對象。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被部分征收的,人員安置對象的人數按照被征收土地面積除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人均土地面積計算。其中,被征收土地中耕地占比超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耕地占比的,人員安置對象人數為按照本款前述方法計算的人數乘以被征收土地中耕地占比再除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耕地占比。 前款所稱人均土地面積為集體土地所有權證登記的土地總面積(不含已被征收的面積)除以按照本辦法計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人口數。前款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耕地占比為集體土地所有權證登記的耕地面積(不含已被征收的面積)占土地總面積(不含已被征收的面積)的比例。 第十六條 具體的人員安置對象由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農戶被征地多少和剩余耕地情況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人口中確定。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按以下原則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確定人員安置對象,按照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計算的人員安置對象人數,全部落實到具體人員:征收家庭承包土地產生的人員安置對象人數,按照被征收耕地數量在被征地農戶中從高到低依次確定;征收未發包土地或者其他方式承包土地產生的人員安置對象人數,按照征地后農戶剩余人平耕地數量在被征地農戶中從低到高依次確定;只征收未發包土地的,由村民會議討論確定具體人員。 具體的人員安置對象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公示7日無異議后,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初審,本縣征地實施機構會同縣規劃自然資源、人力社保、公安、農業農村等部門復核,縣人民政府核準。 第十七條 縣人民政府應當將符合條件的人員安置對象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并安排人員安置對象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人員安置對象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人員安置對象的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補貼辦法及標準,按照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縣人力社保部門應當將勞動力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需求的人員安置對象納入公共就業服務范圍,組織開展就業創業服務活動,促進其就業創業。 第四章 住房安置 第十九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被全部征收的,按照本辦法計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人口且享有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宅基地權利的人員全部為住房安置對象。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被部分征收的,征收土地預公告之日,合法擁有征地范圍內被搬遷住房的所有權,且按照本辦法計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人口的人員為住房安置對象。 征地前已實行征地人員安置但住房未被搬遷的人員,在其住房搬遷時納入住房安置對象范圍。 第二十條 符合本辦法第十九條規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屬于住房安置對象: (一)本辦法施行前已實行征地住房安置的人員; (二)已享受福利分房、劃撥國有土地上自建房以及由單位修建并銷售給職工的經濟適用房等政策性實物住房的人員。 第二十一條 住房安置可以采取農村宅基地自建安置、安置房安置或者貨幣安置等方式,具體安置方式由縣人民政府在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方案中確定。住房安置對象應當以戶為單位統一選擇一種安置方式,一處宅基地上的住房計為一戶,即以不動產首次登記的或者合法建房手續批準的房屋作為計戶依據。 選擇農村宅基地自建安置的,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以及國家和重慶市關于宅基地建房的有關規定。 住房安置對象采取安置房安置或者貨幣安置后,該戶家庭成員不得再申請農村宅基地新建住房。 第二十二條 農村宅基地自建安置的,按照房屋重置價格標準的50%給予自建住房補助。 第二十三條 安置房安置或者貨幣安置的,住房安置對象的住房安置建筑面積標準為每人30平方米。 第二十四條 住房安置對象為達齡未婚青年或夫妻雙方均無子女的,實行安置房安置或者貨幣安置時,可以申請增加20平方米建筑面積的住房。 住房安置對象的配偶或者未成年子女,不屬于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人口范圍,但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實行安置房安置或者貨幣安置時,可以申請20平方米建筑面積的住房,與住房安置對象合并安置: (一)長期居住在被征地范圍內; (二)征地前未實行征地住房安置; (三)住房安置對象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均無商品房、農村住房和享受過福利房、經濟適用房、安置房等住房; (四)不享有其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宅基地權利。 第二十五條 安置房安置的,應安置建筑面積的部分,按照磚混結構房屋的重置價格標準(950元/平方米)購買。 因戶型設計等原因,以戶為單位,安置房超過應安置建筑面積不滿5平方米的部分,按照安置房建安造價的50%購買;超過應安置建筑面積5平方米以上不滿10平方米的部分,按照安置房建安造價購買;超過應安置建筑面積1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按照住房貨幣安置價格標準購買。安置房建安造價由縣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會同規劃自然資源部門核定并予以公布。 因戶型設計、住房安置對象意愿等原因,購買安置房未達到應安置建筑面積的,不足部分按照本實施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住房貨幣安置價格標準支付給住房安置對象。 第二十六條 安置房應當在國有土地上建設。 安置房建設單位應當安排安置房的建設資金、首期物業專項維修資金以及居民用電、自來水、天然氣、有線電視的安裝費用。 第二十七條 住房貨幣安置的,貨幣安置款額等于住房貨幣安置價格標準乘以應安置建筑面積。 住房貨幣安置價格標準按照征地范圍周邊普通商品住房平均價格與磚混結構房屋重置價格標準之差確定。 周邊普通商品住房平均價格由縣人民政府在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方案中確定。 第二十八條 住房安置對象合法擁有兩處以上(含兩處)農村住房的,只在其享有宅基地權利的住房被搬遷時安置1次住房,不得重復安置住房。 第二十九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被搬遷房屋按重置價格標準的50%予以補助: (一)被搬遷住房所有權人均不屬于住房安置對象的; (二)被搬遷住房屬于住房安置對象合法擁有兩處以上(含兩處)農村住房,且按本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不予住房安置的; (三)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用房等登記為非住宅的房屋。 第三十條 征地搬遷農村住房,以戶為單位支付搬遷費,標準為3人以下(含3人)每戶2000元,3人以上的戶每人600元,按兩次計發。 農村宅基地自建安置的,按照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人員計算并一次性支付18個月的臨時安置費,標準為每人每月300元(3人以下按3人計算)。 安置房安置的,按照應安置建筑面積計算并支付自搬遷之月起至安置房交付后6個月止期間的臨時安置費,標準為每平方米每月15元(應安置建筑面積小于90平方米按90平方米計算)。 住房貨幣安置的,按照應安置建筑面積計算并一次性支付12個月的臨時安置費,標準為每平方米每月15元(90平方米以下按90平方米計算)。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一條 按時搬遷的,給予搬遷獎勵。 (一)住房按時搬遷獎勵。 1. 城市規劃區內貨幣安置獎勵標準:(被拆遷房屋標準面積-應安置面積)×1500元,如被拆遷房屋標準面積小于等于應安置面積,則按房屋拆遷重置價格10%獎勵。 2. 城市規劃區內安置房安置獎勵標準:房屋拆遷重置價格10%; 3. 城市規劃區外獎勵標準:房屋拆遷重置價格10%。 (二)墳墓按時搬遷獎勵標準為每座單人墳1500元,雙人墳1950元。 第三十二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獲得的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按照有關規定一次性支付給其法定監護人。 第三十三條 國家和重慶市對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解釋權歸巫溪縣人民政府。《巫溪縣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實施辦法》(巫溪府發〔2021〕13號)同時廢止。 本辦法施行前已經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項目,按照原政策執行。 附件:1. 巫溪縣區片綜合地價標準 2. 巫溪縣征地房屋拆遷重置價格補償標準 3. 房屋(住宅)裝飾裝修補助標準 4. 地上附(構)著物補償標準 5. 苗圃地綠化苗木移植補助標準 6. 墳墓搬遷補償標準 7. 規模化經濟作物種植搬遷補助標準 8. 規模化畜禽養殖搬遷補助標準 來源:巫溪縣人民政府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