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征地信息共享平臺已上線!老百姓利益再次得到了保障!时间:2018-05-10 【转载】 阅读 全國征地信息共享平臺在自然資源部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集合了國務院批準用地信息和全國31個省(區、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征地信息,被征地拆遷者可通過“項目名稱”“批準文號”“行政區劃”等多個字段準確查詢所需信息。 在征地拆遷當中,信息公開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程序,這與被征地拆遷者有很大的密切關系,但由于近幾年在征地拆遷當中,被征地拆遷者在征地拆遷當中獲取的信息少之又少,從而嚴重導致了老百姓的利益有所損失。所以說,有了這樣一個完整的征地信息共享平臺,那么,老百姓在征地拆遷當中就能夠獲取更多的可靠真實信息,利益也就相應的得到了一定的保障。那么,征地信息平臺上線后如何查詢呢?下面就給大家一步一步來說一下! 示圖一 查看征地批文,大家首先先點擊圖1當中的紅色框區域,進入跳轉頁面之后大家可看見“國務院批準用地”、“省級征地信息”點擊他們然后進行檢索如圖2紅色框區域,當然大家也可通過項目名稱以及批準文號進行搜索,在紅框內輸入名稱以及批文號點擊搜索即可。如圖3所示: 示圖二 示圖三 對于征地公告、補償方案等大家可通過點擊相應的所在省、市、區“關鍵詞進行搜索查詢如圖4所示 示圖四 那么,合法的征地拆遷程序中有哪些重要的文件? 征地公告 經依法批準征地項目后,市縣人民政府和市縣國土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進行征地的兩公告,即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公告。 征用土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在收到省或國務院征用土地批準文件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在被征地所在村進行征用土地公告。征用土地公告的內容: 征地批準機關、批準文號、批準時間和批準用途; 征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位置、地類和面積; 征地補償標準和農業人員安置途徑; 辦理征地補償登記的期限、地點。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 縣或市級國土資源局根據省或國務院征用土地批準文件批準的《征用土地方案》在征用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內以村為單位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內容: 被征用土地的位置、地類、面積; 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種類、數量; 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數量; 土地補償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安置補助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和支付方式; 農業人員的具體安置途徑; 其他有關征地補償、安置的具體措施。 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見的或者要求舉行聽證會的,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縣或市級國土資源局提出。 國務院或省級政府的批文 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原則上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都要使用國有土地。在土地征收過程中改變土地性質,把集體土地轉變為國有土地,起決定性作用的文件就是"征地批文",實踐中一般是有權政府以"建設用地批復"的形式作出。 "征地批文"有這么大能量就必須由特定的行政主體作出,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定,有權作出"征地批文"的行政主體只有省級政府和國務院。因此可以看出 "征地批文"是土地征收過程中的核心文件,能夠統領全局,直接關系到土地征收行為的合法性。 征地批復后的公告 省級政府或者國務院的征地批復文件(文號、蓋章)下來以后,再次頒布征地批文后的公告。 其次,自然資源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表示,共享平臺的上線運行是自然資源部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征地信息全面、及時、準確公開,促進征地工作進一步規范有序,更好地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