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家的自建房與宅基地應如何補償?又該如何計算?时间:2018-07-18 阅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那么,對于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在遇到拆遷時你可知道該如何補償?下面北京市凱諾律師事務所專業拆遷律師為大家來介紹一下吧 農民的宅基地所屬的土地屬性為農村集體土地,所以產權應當歸村集體所有。隨后由村集體分配給本村村民使用,村民在其宅基地上自建住房,而這里的自建房其所有權屬于村民所有。 綜上所述可知,兩者的性質不同因此導致補償方式也是有所不同,所以在遇拆遷時應要分別補償。 因宅基地屬于集體土地使用權,針對此補償方式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產權置換的方式,即在規定的安置區內按照不用地價的折換成不同大小的面積進行安置;而另一種則是以貨幣的形式進行補償,補償的標準應根據當地對宅基地補償標準按每平米的價格來進行補償。 除此之外,還會對房屋及地上附著物進行補償,其所包括所建造的房屋、構筑物、樹木與建筑物等。而補償應歸物品所有權人所有。進而補償方式則只能為貨幣補償。 接下來,知道了補償補償方式,那我就來看看怎樣補償是怎樣進行計算的。補償公式如下: 房屋拆遷補償價由宅基地區位補償價、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構成。計算公式為: 房屋拆遷補償=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宅基地面積+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 宅基地區位補償價=(當地普通住宅指導價-房屋重置成新均價)×戶均安置面積÷戶均宅基地面積 房屋重置成新價格=房屋重置價格×(1-已使用年數÷耐用年限); 根據《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第十一條 宅基地面積計算: (一)建筑物和構筑物以墻外包為界,接拼的以墻中或柱中為界; (二)挑出的陽臺和樓梯等以突出部分垂直投影計算占地面積,但底層不得構筑; (三)由二戶或二戶以上使用同一宗土地的,用地面積按房屋產權的建筑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分攤;弄堂用地,使用 樓上的農戶分攤面積為一半,其余為共用面積; (四)通過購買商品房和以公開有償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或集體土地有償流轉取得的集體土地使用權不計入宅基地面積。 凱諾拆遷律師提醒廣大被征收人要看補償安置協議中的各項條款,別被狡猾的征收方利用各種專業術語所欺騙,如遇相關不懂詞語或拆遷難題要及時尋求律師的幫助。 想了解更多征地拆遷資訊,快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平臺吧!當您遇到拆遷問題時求助北京凱諾律師事務所我們會用我們的專業技能維護您的合法權益。凱諾拆遷律師維權熱線:400-678-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