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屋拆遷補償近200萬,爺爺給了孫子60萬,反而被他告了祖屋拆遷獲補償款近200萬元,原本感情不錯的爺孫倆卻因此起了嫌隙,對簿公堂。 浙江寧波76歲的老何夫婦與孫子小何一起居住在祖屋,感情一直不錯,前兩年孫子娶了媳婦又添了曾孫,一家五口過著其樂融融的生活。然而這樣的日子卻因為一次房屋拆遷被打破了。 老何夫婦與孫子小何一家三口都登記在同一個戶口本上。三年前,老何的祖屋被列入拆遷計劃, 拆遷補償款近200萬元。拆遷后,老何給了小何60萬元。 原本是皆大歡喜的事,然而孫子小何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依照《拆遷方案》,其與妻子、兒子可安置面積對應的拆遷金額應為140余萬元,爺爺私自占有了他們小家庭的拆遷利益。而對于爺爺所稱擔心他賭博揮霍,他認為這也只是其扣下拆遷款的幌子。雙方多次因拆遷款的分配而爭吵,關系一度降至冰點。 2019年5月,小何夫婦及其年幼的兒子向浙江寧波寧海縣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老何夫婦支付拆遷款80余萬元。 家事糾紛往往剪不斷、理還亂。雙方當事人本是一家人,法院若僅作出判決,而不化解心結(jié),非但不利于糾紛的化解,反而更容易激化矛盾,造成親情破碎的局面。 為此,承辦法官認真梳理案件情況,多次組織祖孫雙方進行調(diào)解,并從情、理、法三個方面層層分析案情。 對于小何極力爭取的拆遷款,法官給他算了兩筆賬: 一筆是“法律賬”:祖屋本就是老何夫婦的財產(chǎn),拆遷款首先是房屋價值的利益轉(zhuǎn)換,其余多補償?shù)牟糠植攀羌彝ス餐敭a(chǎn),可以在戶內(nèi)成員之間進行分割,這部分算下來小何一家最后能拿到比老何給的60萬元也多不了多少。 一筆“親情賬”:小何祖孫系四代單傳,祖孫兩家長期在一起生活,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現(xiàn)在老何夫婦年事已高,追求的無非是家庭和睦,子孫健康。 而無論是拆遷款亦或安置房屋最終也將通過繼承歸屬于小何,如果因此造成親情破碎,實在是得不償失。 眼看雙方態(tài)度有所松動,承辦法官又趁熱打鐵找到老何一家所在村的村干部和村里有威望的人居中調(diào)解,終于解開了雙方的心結(jié),祖孫重歸于好。 老人同意立下遺囑,在其百年后,拆遷安置房屋由孫子小何繼承。孫子小何則表示,今后一定會好好孝順爺爺奶奶,讓他們安享晚年,并向法院申請了撤訴。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做事先做人,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細看人間百態(tài),唯有親情不可辜負,不管是長輩還是晚輩都應守望相助,珍惜當下。 在我國,繼承分為法定繼承與遺囑繼承。 法定繼承是指在被繼承人沒有對其遺產(chǎn)的處理立有遺囑的情況下,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繼承人的范圍、繼承順序、遺產(chǎn)分配的原則的一種繼承形式。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規(guī)定:“遺產(chǎn)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日前,《民法典繼承編草案》擴大了法定繼承人的范圍,調(diào)整了喪失繼承權(quán)、代位繼承等制度內(nèi)容,新增了打印遺囑與錄像遺囑的遺囑法定形式,增加了遺產(chǎn)管理人制度及選定流程、權(quán)利義務,取消了公證遺囑的效力優(yōu)先規(guī)則等。 與現(xiàn)行《繼承法》相比,在保持原規(guī)定的法定繼承人范圍和順序的基礎上,民法典繼承編草案第907條增加了代位繼承的適用范圍,具體修改為:“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如果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也就是將被繼承人的侄、甥也納入了代位繼承人的范圍。 所以不想遭遇繼承困境最好的辦法還是在老人在生的時候辦好公證遺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