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房屋拆遷律師:拆遷補償不合理,只有行政訴訟這一條救濟途徑嗎? 征地拆遷中,老百姓最在乎的就是拆遷補償了,無論土地征收、房屋征收程序是否合法或是違法,在絕大多數被征收人心中,只要拆遷補償給合理了,那么其他的事情就都不那么重要了。 事實也是如此,只要自己家遇上征收,那么廣大被征收人都想通過征地拆遷來改善一下現有的生活質量,提高一下居住環境,甚至是實現一夜暴富。 但其實,雖然現如今的征地拆遷越來越規范,國家也在盡力地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提高拆遷補償,但實踐征收中,仍然有個別地方存在補償安置落實不到位,未依照征收原則征收老百姓房屋或是土地的情況,比如原本法律法規上規定,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土地征收中,涉及農村村民住宅的,應當遵循先補償、后搬遷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征收國有土地上房屋的,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原則上來說是不能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周邊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可實際中,因征收涉及巨大的利益,所以,有的征收方便會為了降低征收成本,以各種理由減少被征收人補償。比如在土地現狀調查中,將比較成熟的樹苗按照幼苗認定,以幼苗的標準予以補償,將被征收人未登記的部分房屋直接認定為違法建筑等,按違建給予些許補償,再比如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階段,以成本法或是不利于被征收人的評估方法對被征收房屋進行評估等等,然后依據不合理的土地現狀調查結果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擬定補償安置方案,這樣一來,被征收人拿到的補償自然就會比較低。 那么,作為被征收人,在征地拆遷中,如果遇到拆遷補償不合理時,應當要怎么做呢?是不是只能通過訴訟來解決呢? 事實上,解決拆遷補償糾紛的途徑不只有訴訟這一條。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中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土地現狀調查情況,組織自然資源、財政、農業農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擬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擬定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公告時間不少于三十日。 征地補償安置公告應當同時載明辦理補償登記的方式和期限、異議反饋渠道等內容。 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擬定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聽證。 從上面的法律法規中我們可以看到,征收方給予被征收人補償安置往往依據的是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所以,如果大家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中確定的補償標準有異議,那么可以在補償安置方案公告期間內向有關部門提出自己的書面意見,或是申請聽證。 申請聽證后,相關部門就需要組織聽證會,并且還需要根據聽證會的情況修改補償安置方案。 也就是說,如果廣大被征收人對補償安置方案中確定的補償標準不滿意,那么可以先向有關部門申請聽證,只要申請聽證,且補償安置方案中確定的補償標準又得到修改,那么就有可能避免拆遷補償糾紛。 除了申請聽證之外,那么被征收人還可以打12345進行反映。12345是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問題,便可以打這個電話來解決。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打12345既省錢又省力,但是12345并不是什么問題都能給解決的,在遇到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時,那么就有可能會讓當事人產生一種不起作用的心理,比如征地拆遷問題,所以,建議大家在打12345反映征地拆遷問題的時候,就要有一個心理準備。 其次,信訪也是一種救濟方法。如果我們老百姓在征地拆遷中遇到了問題,那么可以通過信息網絡、書信、電話傳真、走訪等形式,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 不過,信訪雖然是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有時也可以解決一些土地糾紛問題,但是根據新的《信訪條例》中的規定,如果是可以通過行政訴訟等法律途徑來解決的事項,一般信訪部門都會引導大家通過訴訟程序去處理。所以,實踐中經常有人去信訪常常被拒之門外,其原因就在這里,而且最主要的是,信訪時間往往比較長,有一些當事人在信訪沒有得到結果之后,往往會想要通過訴訟途徑來解決,但由于訴訟期限只有六個月,所以最終只能拿到比較少的補償。 因此,凱諾律師最后提醒大家,征地拆遷問題,建議還是在專業律師的幫助下,直接啟動法律程序來解決,千萬不要一味地拖延,否則一旦錯過訴訟期限,那么就會對被征收人很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