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寫|400萬元征地款該不該給她?“我長期做透析,急需這筆錢付醫療費,懇請能盡快調查處理并發放剩余補償款。”日前,在廈門市信訪局接待室,集美區后溪鎮巖內村村民林某某滿面愁容。 原來,林某某在巖內村的住宅因項目建設需要,被后溪鎮依法征收。征收協議書約定按房產證所載面積初步確定補償面積為350余平方米,補償數額計1060萬元,約定第一期先支付480萬元,其余部分待實際測量及有關部門核定后予以撥付。但在今年4月收到第一期補償款后,林某某一直沒有收到尾款,而同批次的拆遷戶卻早就拿到了相應款項。 錢為何久拖不發?集美區紀委監委第一時間成立監督工作組,開會聽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集美分局、集美區土地房屋征收事務中心、后溪鎮、巖內村委會等相關單位情況介紹。 會上,負責征地補償協議書審核的區土地房屋征收事務中心表示:“林某某的房屋經歷過翻改建,根據集美區相關規定,應該按照實際面積220余平方米補償。” 而征收單位后溪鎮則認為,根據項目《勘查意見書》和相關會議紀要,應該按房產證所載350余平方米進行補償。 不同的認定方式會造成約400萬元的補償款出入,協議書遲遲未通過審核,剩余的補償款也一直擱置未發……一個因補償標準認定差異引發的信訪問題,如何化解? “對政策適用理解有偏差時,能夠謹慎研究是好事,但不能以此為由一直拖著群眾的錢。”集美區紀委監委監督工作組要求各相關單位站在基層群眾角度考慮問題,本著合法合規、實事求是、尊重歷史的原則,限時解決問題。 9月1日晚,監督工作小組會同相關單位經過充分討論,決定以事實認定方式,對林某某所有房屋之間及周邊空地的權屬進行認定,如有證據足以認定周邊空地歸林某某所屬,則可按未建部分面積補交重置費方式認定被征收房屋面積。 證據又從哪找呢?巖內村黨委書記林翰為帶隊走訪林某某的鄰居,尋找識字且熟知情況的老人確認核實邊界,周邊鄰居對周邊空地歸屬林某某沒有異議。特別是對空地上一口水井,鄰居們都說一直歸林某某家所有。 最終,經過證據補強,集美區土地房屋征收事務中心同意林某某房屋周圍空地,按未建部分面積補交重置費方式計算房屋面積,即在補交相應重置費后按房產證所載350余平方米進行補償。 集美區紀委監委監督工作組及相關單位工作人員前往林某某住處,詳細解釋了補償款撥付時間拖延的主要原因,并就補償面積、標準、金額及補償款撥付到賬時間等問題,逐一向林某某作具體說明:“現在協議已經報到區土地房屋征收事務中心,我們將持續跟蹤監督,確保補償款盡快發放到位。” 得知這個好消息,林某某喜出望外,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經過溝通說明,林某某對信訪事項辦理表示滿意,且無其他訴求,一起曠日持久的補償款發放糾紛至此了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