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凱諾律師事務所:土地征收中的土地補償費需要分配嗎?怎么分配?时间:2021-05-27 阅读 隨著城市化不斷推進以及近幾年大規模的修高鐵、修高速等因素,較為偏僻的農村土地被大量的征收。但是在征收過程中呢,不少被征收人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補償不合理、違法征收土地等,有的還遇到了土地補償分配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那么,如何分配才較為合理呢? 一般而言,根據《土地管理法》中的規定,土地征收給予被征收人的補償包括土地的補償、地上附著物、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助費及農村村民住宅費和社會保障費用等。 其中,安置補助費在《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中有著明確的規定,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 對于不需要統一安置的,那么安置補助費就需要直接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市、縣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實踐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部分土地被征收后,一般是集體組織對失地村民統一重新調整承包地進行安置,安置補助費歸集體管理使用。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這部分的補助費,必須是?顚S茫魏稳硕疾荒芘沧魉谩H绻麑嶋H征收過程中,遇到了安置補助費莫名其妙的減少或是沒有的情況時,要及時的咨詢專業律師。 而土地征收中直接給予被征收人的補償包括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助費及農村村民住宅費和社會保障費用。土地的補償,按照規定一般則是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征收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 從上述內容中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到,安置補助費一般需要看情況進行支付的,而土地補償費是歸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之外,其余的都需要直接發放給被征收人。不過土地的補償費雖歸村集體經濟組織,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就全部歸村委會所有,既然土地的補償費是屬于集體的,那么就需要由村集體進行分配、使用。 《物權法》第59條也有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屬于本集體成員集體所有。 不過這種“本集體成員集體所有”的形式,不是傳統民法上的共有,而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本集體的所有成員不分年齡、性別、居住時間長短,一律平等地對集體財產共同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因此,只要是有集體成員資格的,都享有分得本集體被征收土地補償費的權利,這也是征地補償款分配的總原則。 而征收土地的補償分配一般有兩種方式: 一是將土地補償款在全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間分配,即所謂的平分錢、平分地。 二是將土地補償款分配給失地農戶,即占誰地,分誰錢。 實踐中,有的是按第一種來進行分配的,有的則是按照第二種來進行分配的,不過第二種分配方式較為普遍。但是,這種分配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很容易造成人多地少或人少地多兩種情況而產生的土地補償款分配數額較大的問題。 但無論是哪種分配方式,如果被征收人認為土地補償分配的不合理,或是遇到村委會私自截留安置補助費或是土地補償費,那么可以向有關部門進行反映,如果反映無果,則可以依法、理性的啟動法律程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