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拆遷律師:2022年征地拆遷又開始,不想吃虧,你就需要注意這幾點自去年開始,網上不斷出現“今后沒有拆遷”“拆遷逐漸退出”等之類的話題,引起了不少廣大群眾的熱議。但是近日,我們又注意到,不少地區相繼發布了土地征收預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征地批復等文件,落款日期為2021年年末,2022年初,也就是近期。 公告、批復一出,那說明今年又有不少的老百姓要遇到征收拆遷了。征地拆遷關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那么作為被征收人,在遇到征地拆遷時,需要關注哪些點,才能保障不在征地拆遷中吃虧呢?如果對補償不滿意,又該如何進行救濟呢?下面我們就結合土地管理法及新《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中的規定為大家淺析一下 一、要注意土地征收預公告 根據土地管理法及新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中的規定,土地征收之前需要在擬征收土地范圍內發布土地征收預公告,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征收土地預公告內容應當包括征收范圍、征收目的、開展土地現狀調查的安排等內容。 一般來說,一個地方有沒有征遷活動,或是征遷活動合不合法就看有沒有征收土地預公告或者說是土地征收預公告、土地征收公告。如果發現沒有這個文件,那說明該地區暫時沒有拆遷計劃,或是征遷活動不合法。 當然了,對于拆遷項目的合法性,如果廣大被征收人不知如何審查,那么可以在專業律師的幫助下進行,切勿盲目或是太過武斷地去判斷它的合法性,避免讓自己陷入困境。 二、積極地行使自己的權利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中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土地現狀調查情況,組織自然資源、財政、農業農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內容應當包括征收范圍、土地現狀、征收目的、補償方式和標準、安置對象、安置方式、社會保障、辦理補償登記的方式和期限、異議反饋渠道等內容。補償方案擬定后,需要在擬征收土地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 補償方案一經公布,如果發現補償標準極其的不合理,或是覺得補償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那么作為被征收人就需要積極地站出來,行使自己依法享有的權利,提出自己的意見,要求聽證,千萬不要吃啞巴虧。 不過,需要提前告知大家的是,集體土地征收中,與被征收人直接聯系的人并非是相關部門人員,而是村委會,而被征收人所提出的意見,一般情況下也需要先經過村委會這一層,并非是直接可以反饋給相關部門工作人員。 而且,如果村委會認為,只有你一戶要求聽證,提出意見,或是被征收人所提出的要求不合理,那么村委會可能就不會上報給相關部門,這種情況也是時常出現的。不過不管怎樣,被征收人都不應該放棄,也不要覺得將意見反饋給村委會起不到什么作用,或是會被村委會壓下來,就不去做,相信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樣的,所以作為被征收人可以團結起來,這樣才能起到一個更好的作用。 三、收到限拆決定、補償決定要臨危不亂 在征地拆遷中,尤其是在補償事宜達成不一致意見而拒絕簽訂補償協議時,難免會遭遇到斷水、斷電等其他逼遷行為,也難免會收到限期拆除決定書、補償決定書等對自己權益產生影響的文件。但收到這些文件以及遇到違法逼遷行為時,一定要臨危不亂,一定要讓他們感受到你的鎮定,切勿做出一些不利于自己的行為,切勿慌慌張張地自行拆除房屋,可以及時地咨詢專業律師,必要時可以委托律師盡早地介入案件當中,然后在律師的幫助下讓法院撤銷限拆決定或是征收補償決定。 另外提醒大家,征收補償決定、限拆決定等對自己權益會產生影響的文件,一般都有一個期限,如果對收到的這類文件不管不顧,置之不理,沒有在法定期限內采取行動,那么等來的不是他們主動協商補償,而是“強拆”。 當然了,在房屋被違法強拆之后不是說不可以提起訴訟(強拆后起訴也是有期限的),也可以在律師的幫助下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法院確認強拆行為違法,然后要求賠償機關進行賠償,或是通過訴訟程序來要求賠償。只不過,房屋被強拆后,再提起訴訟,可能就會比較地復雜。 總之,凱諾律師終歸還是那句話,遇到拆遷問題、遇到補償不合理、房屋被強拆,相關部門逼遷等,千萬不要慌亂地交出土地或房屋,也不要一被恐嚇就簽訂補償協議,自行拆除房屋等,還是要見機行事,必要時可讓律師通過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等法律程序幫助你協商補償,爭取合理補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