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的“村莊撤并”應如何進行?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也就是“中央一號文件”。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仍舊以“耕地保護”、“穩妥推進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為主。 村莊撤并要尊重農民意愿,不得強迫農民上樓 其中,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五部分提到,健全鄉村建設實施機制。落實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要求,堅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啟動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進。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把握鄉村建設的時度效。 立足村莊現有基礎開展鄉村建設,不盲目拆舊村、建新村,不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開發、大建設,避免無效投入造成浪費,防范村級債務風險。統籌城鎮和村莊布局,科學確定村莊分類,加快推進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編制村莊規劃,嚴格規范村莊撤并。 我們注意到,“村莊撤并”四個字赫然在目。但事實上,202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也有明確提到,并就如何合理地進行也做出了明確的指出。 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穩扎穩打,不刮風搞運動。嚴格規范村莊撤并,不得違背農民意愿、強迫農民上樓,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編制村莊規劃要立足現有基礎,保留鄉村特色風貌,不搞大拆大建。保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 看了上述的內容之后,相信大家也都有所明白了,首先“村莊撤并”不會停止。在此之前,就常有人說今后沒有村莊撤并這一回事了,但其實并不是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雖然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偏遠一點的農村村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環境仍然較低、較差,比如供水、供暖等問題仍然存在,并且也一直沒有得到較好地解決,而條件較好一些的村民,則都拖家帶口的去往交通較便利的城里生活了,導致在村里經常居住的人是少之又少,所以,為了解決老百姓日常生活問題,解決空心村問題,許多地方推動了村莊撤并、合村并居、合村并鎮等項目。 可以肯定的是,“村莊撤并”等之類的項目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能夠改善老百姓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也是為了合理利用土地,比如將一部分土地轉變為工業用地招商引資吸引企業入駐,這樣一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還可增加農民收入。 上不上樓農民有發言權 不過,在“村莊撤并”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尊重老百姓意愿,也就是說合不合村,上不上樓、搬不搬、建不建由農民自己說了算了,相關部門不能違背農民意愿,強迫農民上樓。 而且,在此前山東省相關人員就曾表示,村民同意率必須達到95%以上才能實施,不搞強迫命令一刀切,不能增加農民負擔,更不能違法違規,傷農害農。 只不過在實踐過程中,卻常常有人違背政策規定,把農民的權益不放在眼里,為了盡快讓農民搬遷上樓,常常會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進行恐嚇或是威脅,甚至是在沒有補償安置的情況下強制拆除農民的唯一住房。 對此,凱諾律師要說的是,村莊撤并不能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更不能急于求成,應當要因地制宜的合理推進,要充分保障農民合法權益。“村莊撤并”“合村并居”等不同于其他的征地拆遷,需要跟農民商量著來,不能硬讓農民上樓,違背農民意愿,或是把城市建設的做法照搬到農村,大搞合村并居、撤村并居、集中上樓。 對此,凱諾律師提醒大家,如果相關部門不管不顧,強迫農民搬遷上樓,那么老百姓可以撥打12345或是12388進行舉報,也可以及時地咨詢專業律師,千萬不要一味地保持沉默,否則損失的還是自己。 |